首页

妖晴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4 00:36:50 作者:中外矿业领域代表齐聚广西南宁 共商国际矿业绿色合作 浏览量:48614

  中新网北京5月4日电 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唯一的群众戏剧,原创话剧《京报》是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剧目。该剧将文物保护和话剧艺术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用活红色资源,将于6月18日至19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上演。

2024年5月4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倾力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在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举办媒体见面会。该部话剧是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剧目,将文物保护和话剧艺术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用活红色资源。 刘旭宗 摄

  今天,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倾力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在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举办媒体见面会。原创话剧《京报》是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继《父亲·李大钊》和《新北平市长》后,第三次从人物原型出发,致力打造的“红色题材剧目三部曲”。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丽莉表示,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起于2014年,今年是第十一年。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院团助力、资源共享”的活动模式,秉承“群众演、免费看、专家帮、明星带”的活动特色,致力于将戏剧艺术融入百姓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原创话剧《京报》作为本届“百姓戏剧展演”的开幕大戏,以邵飘萍先生为故事原型,将文物保护和话剧艺术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用活西城区的红色资源。

  在原创话剧《京报》的创作和排练过程中,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提供了相关史料和场地的支持。“椿树街道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重要时间节点,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涵养椿树的文化底色,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椿树地区繁荣发展。”椿树街道工委书记李松山表示。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馆长郑昕表示,近几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依托西城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致力于挖掘西城红色故事,突出西城特色。剧目的排演坚持文化馆“专群结合”的创作特点,由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和群众戏剧爱好者共同出演,用戏剧的表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群众戏剧。

  “在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这一天,演员们在邵飘萍先生铜像旁演绎当年他以笔为枪,以京报为舆论阵地,投身五四浪潮之中的故事。”原创话剧《京报》编剧、导演马力达在现场分享剧目的创新点时提到,本次创作的原创话剧《京报》是全国首次对于邵飘萍先生生平及其创办与发展《京报》的历史进行全景式、戏剧化的舞台呈现,将着重以戏剧手段挖掘并外化邵飘萍先生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原创历史戏的难度是在没有模板的前提下去寻找一种真实感,“我们会要求演员在排练当中不仅要解读剧本,还要解读生活。”原创话剧《京报》项目负责人、总导演杨地表示,“我们与剧中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这是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难点之一,需要在排练之外去弥补。”

  为此,剧组与邵飘萍先生嫡孙、原创话剧《京报》顾问邵澄面对面座谈交流,并多次赴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参观、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等,让演员们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积累去体验剧中时代,挖掘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精神面貌。希望通过此次排练和演出,演员们能在舞台上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演绎出动人的舞台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和群众戏剧团队分享祖父的故事,在和演员们交流的过程中,又一次翻出祖父的点滴故事。”邵飘萍先生嫡孙、原创话剧《京报》顾问邵澄说,在剧组里看到很多年轻人鲜活的面孔,对原创话剧《京报》的成功演出充满信心。

  “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我们可以传达出各种情感和思想,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原创《京报》京报主演杨乃庆作为北京市西城区戏剧曲艺部业务干部,此前已经参演过不少原创剧目。对于这次演出,他认为依旧充满新的挑战,可以在角色上有新的突破。

  从表演教师到话剧演员,北京市西城区戏剧家协会理事张惟坤说,从幕后到台前,与学员们一起完成剧目的排演,既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希望可以和学员们共同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圆满完成原创话剧《京报》的演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已经第五次登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受邀参演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唯一的群众戏剧,原创话剧《京报》也是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剧目。该剧将于6月18日至19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上演。(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市场监管总局指出,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持续开展“铁拳”行动、深化系列专项行动,着力稳定市场信心,不断提升消费信心,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动能的释放。

奋斗正当时 人勤春来早

人文经济强调以人为本,在经济活动中既要见“数”见“物”更要见“人”。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逛博物馆、买非遗产品、赏新片、去旅行。

美日领导人白宫会晤 防务合作成“重头戏”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江西省侨联组织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导侨界捐赠资金90万元用于提升挂点村村级基础设施,优化村级产业结构,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引进捐赠爱心助学资金、举办困难归侨侨眷技能培训班等措施,有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家学者北京共话脑机接口加速“接入”现实

中秋月圆人团圆,水乡映月情更浓。在闽南水乡福建漳州龙文区,当地在聚焦中秋古俗、还原闽南传统的同时,进行文旅创新融合,为人们打造月满中秋主题新体验。

西班牙学者:中国倡导包容对话,西方挑起制度竞争

昆明10月14日电 (记者 韩帅南)截至2024年9月底,云南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1206项、行业标准1624项,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00%、69%、63%;发布地方标准3846项,较“十三五”末增长30.48%,全国排名第12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